《江城子·密州出猎》词四首·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PPT课件下载

出处:老师板报网 时间:2023-12-18

《江城子·密州出猎》词四首·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PPT课件下载1

《江城子·密州出猎》词四首·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PPT课件下载2

《江城子·密州出猎》词四首·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PPT课件下载3

《江城子·密州出猎》词四首·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PPT课件下载4

《江城子·密州出猎》词四首·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PPT课件下载5

《江城子·密州出猎》词四首·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PPT课件下载6

《江城子·密州出猎》词四首·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PPT课件下载7

《江城子·密州出猎》词四首·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PPT课件下载8

《江城子·密州出猎》词四首·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PPT课件下载9

《江城子·密州出猎》词四首·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PPT课件下载10

《《江城子·密州出猎》词四首·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PPT课件下载》是由用户上传到老师板报网,本为文库资料,大小为394.68 KB,总共有15页,格式为pptx。授权方式为VIP用户下载,成为老师板报网VIP用户马上下载此课件。文件完整,下载后可编辑修改。

  • 文库资料
  • 15页
  • 394.68 KB
  • VIP模板
  • pptx
  • 数字产品不支持退货
江城子·密州出猎苏轼    苏轼(1037-1101),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,世称“苏东坡”。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,豪放词的主要作家。与父苏洵、弟苏辙合称“三苏”。作者简介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!!!•文:散文大家,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•诗:清新豪健,与黄庭坚并称“苏黄”;•词:开豪放一派,与辛弃疾并称“苏辛”;•书法:擅长行书、楷书,与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并称“宋四家”;宋神宗熙宁四年(1071),苏轼因和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,自动请求外任。熙宁七年(1074),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知州。其间,苏轼为百姓办了很多实事,政绩突出,并时刻准备驰骋疆场。这首词是熙宁八年(1075)冬天苏轼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。背景链接江城子·密州出猎宋·苏轼老夫/聊发/少年狂,左/牵黄,右/擎苍,锦帽/貂裘,千骑/卷平冈。为报/倾城/随太守,亲/射虎,看/孙郎。      酒酣/胸胆/尚开张。鬓/微霜,又/何妨!持节/云中,何日/遣冯唐?会/挽雕弓/如满月,西北/望,射/天狼。fāqíngjìqiújǐnhānbìnqiǎn老夫聊发少年狂,左牵黄,右擎苍,锦帽貂裘,千骑卷平冈。为报倾城随太守,亲射虎,看孙郎。作者自称指黄犬往上托,举形容骑马的随从很多全城译文: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,左边牵着黄犬,右边托着苍鹰,(随从的将士们)头戴锦缎帽子,身穿貂皮衣服,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,席卷平坦的山冈。为了报答倾城的百姓相随,我一定要像孙权一样射杀一头老虎给大家看看。酒酣胸胆尚开张。鬓微霜,又何妨!持节云中,何日遣冯唐?会挽雕弓如满月,西北望,射天狼。胸襟开阔,胆气豪壮拿着、握住终将译文:我喝足了酒,胸襟开阔,胆气豪壮。鬓角稍白,又有什么关系呢?朝廷什么会派遣冯唐到云中来赦免魏尚呢?我终将拉开饰以彩绘的弓,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,瞄准西北,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。稍白词中哪个字写出了他当时的心情?狂(这首词的文眼)古诗词往往都有文眼,即文中最能揭示主旨、概括内容的关键性字眼。文眼往往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。“善狂者心狂而形狂,不善狂者形狂而心不狂”——(明)屠龙“形狂”指人的外在表现,即行为举止、衣着打扮等异于常人;“心狂”则是内在的,指人的思想、感情、理想、抱负等与众不同。你们觉得苏轼是哪一种狂呢?苏轼是既有形狂又有心狂。上阙主要说的形狂即外表的狂。下阙主要说的是心狂也就是内心的狂。形狂心狂狂在装备精良:左牵黄,右擎苍,锦帽貂裘;狂在深得民心,百姓倾城:为报倾城随太守;狂在英武非凡,自比孙郎:亲射虎,看孙郎;狂在队伍浩大:千骑卷平冈;狂在老当益壮:鬓微霜,又何妨?狂在壮志凌云:会挽雕弓如满月,西北望,射天狼。        《江城子·密州出猎》中,“亲射虎”“遣冯唐”“射天狼”的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?“亲射虎”,以孙权自喻,突出自己年纪虽大,但仍有少年狂气; “遣冯唐”,以魏尚自许,表示希望得到朝廷重用,杀敌报国; “射天狼”,表达自己抵御入侵者,建功立业的决心。《江城子·密州出猎》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?这首词塑造了一个雄心勃勃、英武豪迈、挽弓劲射、保家卫国、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。    这首词通过描写出猎时的壮观场面,表达了作者为朝廷效命、杀敌报国、建功立业的决心,并委婉地表达出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。课堂总结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,以武起事,而终以文为业,光照文坛的只有一人,那就是辛弃疾。——梁衡《把栏杆拍遍》 辛弃疾(1140-1207),字幼安,号稼轩,南宋豪放派词人、将领,有“词中之龙”之称。与苏轼合称“苏辛”,与李清照并称“济南二安”。        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,以功业自许,却命运多舛、备受排挤、壮志难酬。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,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、民族命运的关切、忧虑,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。有词集《稼轩长短句》等传世。     辛弃疾出生时,金人已占领其家乡12年,1161年,他组织千人参加了耿京领导的农民起义,曾被派与南宋联系。完成使命北返时,听说耿京为叛徒张安国杀害,就率领50名骑兵闯入有5万人的济州军营中,活捉知州张安国,并策动万人反正,跟他渡江南下。南渡后的辛弃疾,曾多次上书朝廷,陈述恢复中原大计,但朝廷均未采用。以后也只委他一些闲散官职。辛弃疾报国之志难酬,最后在江西抑郁而死,终年68岁。
返回首页
X